在武义找寻神秘“瓷之源”,领略原始之美
发布日期: 2020-06-12 浏览次数:

 

      远古,人类偶而发现被火烧炙过的泥土会粘结变硬,自然“陶”开启了他们知识的心灵。从此,华夏先民便不断谱写着陶、瓷的不朽篇章,演绎出灿烂的陶瓷艺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展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以后,德清县的文物工作者在考古调查中有发现原始瓷窑址。直到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等单位承担了大量原始瓷窑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近百件(组)原始瓷展品均来自德清县博物馆的收藏,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瓷器之源,领略原始之美。

 

武义博物馆 | 展览预告

 

      原始瓷作为瓷器的早期形态,它出现在夏商之际,发展于西周春秋,鼎盛于战国时期。江浙是原始瓷最主要的烧造区和使用区。从日用器到仿青铜礼乐器,原始瓷用途广泛,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由此构成了吴越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瓷器从何而来?一直是考古界和古陶瓷界探讨的重点课题。在浙江北部以德清县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发现有超过150多处先秦时期的古窑址。这些古窑址中的产品是瓷器的早期形态,称之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必然有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原始瓷的烧造,无论是在原料选择,炉温提高、施釉工艺,龙窑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均为成熟瓷器的诞生奠定了十分重要的量变基础,使得中国制瓷技术在东汉晚期进入了另一个高峰。

      什么是陶?什么是瓷?

      我们常说的“陶瓷”,实际上是陶器与瓷器两种器类的合称。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由世界各地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但瓷器的发明和起源仅限于中国一地。

 

      原始瓷也成为原始青瓷,顾名思义是指瓷器发展最初阶段的产品,其制作方法与陶器类似,但它直接采用瓷土为原料,表面施石灰釉,经过1200℃高温烧结而成。胎体烧结后呈灰白色或褐色,叩之可发出清脆之声。这与陶器有着本质的区别,进入了瓷的范畴。

 

 

      原始瓷出现于夏,成熟于商,发展于西周春秋,兴盛于与战国,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的东南地区。

      一般认为成熟瓷器产生于东汉晚期,特别是对浙江省上虞小仙坛窑址标本进行测试后,认为该窑场的制品,具有瓷质光泽,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在1260——1310℃的高温下烧成,成熟瓷器由此产生。

 

 

      和成熟瓷器相比较,原始瓷尚有其“原始”之处。两者相比,原始瓷的胎体不够致密,吸水率较高,胎釉结合程度较差,窑炉温度的把控还不娴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州市和德清县的文物工作者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批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窑址。直到2007-2008年又分别对火烧山窑址、亭子桥窑址进行考古发掘之后,探索瓷器起源更是成为学界热门。

 

▲ 东苕溪流域夏代窑址环境

 

 

      2009年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成立“瓷之源”课题组在德清县龙山片和湖州青山片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野外调查,共发现超过150处的原始瓷窑址。这些窑址的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产品种类、产品质量、装烧工艺等方面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一枝独秀,由此这一地区被称为“瓷之源”。

      於越族是百越民族中最古老、最强大的一支,从允常开始拓疆称王,并且建立了越国。在他们生存、发展、立国、争霸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原始瓷的产生,凝聚了越人的聪明和才智,是一项的伟大发明与创造。

 

▲水洞坞窑址全景

 

      原始瓷的制作既反映了古越人的一种精神,同时又反映了越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勾践打败夫差以后,越国为了构建社会伦理秩序、获得与华夏各民族一致的文化认同感的背景下,越人开始接受中原的礼乐制度和文化,并且保留以瓷代铜仿制礼乐器随葬的特殊风俗。正是由于这种政治需求,直接推动了战国制瓷技术的飞速发展。

 

      商周时期活动在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和金衢丘陵地带的於越族人,是中国东南沿海百越民族中最古老、最强大的一支,是百越民族之首,并且最早建立了越国。这一古老的族群有着断发文身、凿齿锥髻、喜生食、善野音等民俗学特征。

 

      吴越两国地域相近,文化相通,然而在政治上则势同水火。两国针锋相对之势,远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际既已开始: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从夏代原始瓷出现开始,礼器即已成为其产品的主要门类,商代各种类型的豆更是占了绝大多数。经历了西周早中期与西周末至春秋早期两个大的发展时期以后,原始瓷在战国早期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

 

      土墩墓是吴越地区特有的埋葬形式,多以印纹硬陶、原始瓷等作为随葬品。土墩墓、原始瓷、印纹硬陶都是研究太湖—杭州湾地区越文化不可或缺的材料。

 


 

 

      “瓷之源”已经成为浙江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也确立了德清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独特地位。德清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昭示着瓷器起源的一段历史,也再现了古代越人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瓷器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为后世的中国带来巨大的财富,更是将中华文明传播至世界各地,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

 

 

特别提醒

      ※ 围绕展览,武义博物馆还会开展陶瓷体验、主题讲座等各类活动,大家可以关注“武义县博物馆”公众号,了解活动详情。

      ※ 武义博物馆每日接待游客量不超过500人,参观请提前预约登记。

 

 

小贴士

1.博物馆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

每日16:00停止入馆(参观高峰期,提前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2.地理交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博物馆(温泉北路北)

电话:0579-87645228

公交线路:6路公交车直达